44年前,他与同学在黄河边玩耍不慎落水,幸遇拾柴人救命 焦作博爱至济源下冶106公里、14岁少年到年过半百,阻挡不了报恩的步伐 济源老乡寻觅恩人近半世纪 只为当面说一声“谢谢” 几天前,一封来自焦作市博爱县的感谢信寄到了济源晨报编辑部。没想到,寥寥几行感谢话语的背后,竟是一个尘封了44 年的救人故事。 写信人叫翟建庄,原籍济源。44 年前,他与同学一起在原下冶乡西岭村(现已搬迁成为轵城镇新安村)黄河边玩耍,不慎掉进黄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在附近拾柴的年轻人跳进河中,将翟建庄与同学救上岸后便悄然离去。 翟建庄不知道救人者的姓名、家庭地址等信息。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一些村搬迁了,一些村消失了,翟建庄也举家搬至博爱县金城乡钟庄村。但这么多年,他都未曾停下寻找的脚步。44 年后,翟建庄终于找到当年的拾柴人,道出那声迟到近半个世纪的“谢谢”。 【意外】俩少年河边玩耍,不慎落水,拾柴人奋不顾身救援 20世纪70年代的济源,远没有如今繁华。翟建庄口中的“报恩”一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44年前的一天,正值盛夏,日头把大地晒得通红。在原下冶乡五里沟学校上初中的翟建庄,决定和同学陈小圈一起到几公里外的西岭村李河沟的黄河边玩耍。正当俩人玩得起劲时,一不小心,双双掉进了黄河里。 危急时刻,一位年轻人正好在河边的山坡上拾柴,看见有俩人落水后,便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将他们救上了岸。当翟建庄和同学反应过来后,发现那位年轻人早已悄然离开。那一年,翟建庄14岁。 “事发后,我们老师带着我俩专门去找过他,可惜没找到。”翟建庄对济源晨报记者说,落水地点处于河流的下流段,水流比较湍急。他掉进水中后特别害怕,直到看见有人过来,才觉得自己终于有救了,“他连身上的衣服都没脱,就直接跳下来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40多年后,翟建庄回忆起这件事仍然感慨万千。 【寻觅】100公里,他走了44年,只为找到恩人当面感谢 从焦作市博爱县金城乡钟庄村到济源市原下冶乡西岭村旧址,一共有106公里,开车1 个多小时即可到达,翟建庄却走了44年。 “由于当时并没有目击者,所以寻找起来比较困难。”翟建庄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许多过去的地名如今已经不复存在,这也给寻找带来了困难。当年的济源县变成了济源市,下冶乡变成了下冶镇,当年的五里沟村没有了,西岭村也搬迁成为轵城镇新安村。 翟建庄对济源晨报记者说,找人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他根本不知道救自己的人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 凭借当年的零星印象,翟建庄多次往返两地进行打听,可每次都无功而返。时间久了,“找到救命恩人”成为刻在他心中的一个信念。“我只想找到他,当面说一声‘谢谢’,就这么简单。”那一年,翟建庄38岁。 【报恩】一次闲聊中锁定身份电话这头的他老泪纵横 中学毕业后就迁至焦作市博爱县钟庄村生活的翟建庄,现在已有儿有孙,本该快乐幸福地生活,却一直为深藏多年的心愿而烦恼。 不是没有过放弃的念头,翟建庄说,有时候他也想算了吧。家人也劝过他,找了这么多年都找不到,就别再找了。但他总觉得,生命中缺了点什么。 时隔44 年,翟建庄与当年下冶乡一亲戚闲聊时,从对方口中得知,救自己的那个人应该叫陈往礼,现在搬到轵城镇新安村了。当亲戚将拨给陈往礼的电话递到翟建庄手中时,翟建庄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但似乎又有千言万语要说,最终只问了一句:“是你吗?” 三个字一出,翟建庄老泪纵横。平复心情后,他们聊了许多,聊了彼此的家庭,聊了各自的生活,一聊就是10 多分钟。最后,翟建庄说:“我能叫你一声‘老大哥’吗?你比我年长,又救过我的命,你就是我的老大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