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取暖“低温烫伤”多发 老人小孩儿最易中招 医生提醒:烧烫伤后涂牙膏无效 最好先用冷水冲洗 天气越来越冷,家中没有暖气的市民纷纷开始使用暖炉、暖手宝、热水袋等取暖用品。不过,取暖时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日前,60岁的市民李先生晚上睡觉时把暖水袋塞进被窝,第二天醒来,脚踝竟被烫伤了。 昨日,济源晨报记者从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入冬以来,烫伤患者明显增多,多为取暖时不慎被烧伤、烫伤,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医生提醒,掌握正确的烧烫伤自救方法,才能第一时间减轻伤害,家中药箱内不妨常备碘酒、双氧水等药品。 暖水袋塞进被窝,六旬老人脚踝被烫伤 冬季使用热水袋、暖手宝的市民相对较多。不过,由于这些取暖用品基础温度不高,大家并不注意,但皮肤接触时间长了也会被烫伤。日前,60岁的市民李先生就被家人背进了急诊室。“他被烫伤的位置在脚踝。”外科医生程娟回忆,老人介绍,由于天气寒冷,他晚上睡觉时将装有热水的暖水袋塞进被窝取暖。谁知早上起床后,贴着热水袋的脚踝居然不知不觉被烫伤了。 “这种情况就属于‘低温烫伤’,晚上睡觉不易醒或感觉迟钝的人容易被烫伤。”程娟介绍,当天她给老人配了药膏,并嘱咐他过几天来复查伤势。除了低温烫伤外,正常的烧烫伤患者依然不少。 日前,5岁的小雪在家玩耍时不小心碰到了屋子中央的暖炉,起初只是觉得胳膊有些热,家人并未在意。谁知没一会儿她竟大哭起来,称胳膊疼。小雪妈妈慌忙卷起小雪的袖子,发现她胳膊上红肿一片,并起了水疱。由于太着急,卷起袖子的瞬间碰破了水疱。“当天孩子被送来时哇哇大哭,胳膊红肿,水疱破裂,并渗出淡黄色液体。”程娟说,经诊断,小雪被烫部位属浅二度烧伤。 烧烫伤后涂牙膏无效,最好先用冷水冲洗 根据医院接诊的情况,被烫伤的患者多是老人和孩子。程娟医生解释,这是因为孩子的监护人疏忽大意,而老年人是因为身体不敏感造成的。 被烫伤后应该怎么及时处理?“烫伤和烧伤一样,都是高温对皮肤组织造成了损伤。因此,降温才是烫伤急救的第一举措。”程娟称,烫伤后可将伤口直接放在水龙头下,用自来水冲洗20 分钟。或将患处浸在冷水里,让热气冷却,减轻伤者痛楚。对于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处理,清洁创面后,涂上烫伤软膏。 “切记,不要用牙膏涂抹伤口,这样不仅会刺激伤口,还会增加感染概率。”程娟强调,对于大面积烫伤,不要弄破水疱,以防被感染。除去烫伤处的覆盖物时一定要小心,用干布轻轻包住,及时送医院治疗。 烫伤的处理误区,你中了几招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程娟整理了四种在烧、烫伤处理上的常见误区: 一是烧烫伤后立刻冰敷。程娟指出,高温会伤害皮肤,低温也会造成伤害。 二是烧烫伤后立刻涂抹药膏。涂抹药膏会让热气继续伤害皮肤,立刻冲水降温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三是认为水疱不能弄破。程娟指出,如果水疱直径小于两厘米,无需弄破;若水疱直径大于两厘米,需用无菌针头、棉花棒将其刺破,吸干组织液,再用碘酒消毒,盖上纱布。 还有一点,大多数人认为牙膏能治疗烧烫伤。实际上,牙膏本身没有抗感染作用,且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