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接到两起报警,均为市民qq、微信被盗后致使好友被骗。 11月27日下午,市民李丹(化名)的qq被盗,骗子让李丹朋友代付买衣服。 朋友悦悦信以为真,没多想就在骗子的催促下扫码用微信支付了96块钱…… ![]() ![]() ![]() ![]() ![]() 还好李丹及时修改的QQ密码,防止了朋友被骗得更多。 而在几天前,市民王娟(化名)收到好友丽丽发来的微信消息,大致内容为“622623****01848**** **银行,李**,往这个卡上转3000元”。由于此前经常和丽丽在微信上相互转账,所以王娟没有丝毫犹豫就通过网络将钱转过去了。 之后,王娟在逛商场时遇到丽丽,便询问其钱收到没。丽丽听完后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见状,王娟将当天的事情又还原了一下。丽丽这才知道自己的微信号竟然被盗,于是赶紧报了警。 提醒 遇“熟人”网上借钱须谨慎 骗子盗号后多选定一些最近常联系的人实施诈骗,且根据好友之间的消息记录来选定使用什么样的“骗语”。 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的民警给大伙儿支几招。 第一,密码尽可能设置得复杂一些,并将微信、QQ与手机号绑定在一起。一旦QQ和微信有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通过手机提醒到本人。要定期的清理聊天记录。 第二,微信头像尽量不要使用自己的照片,锁定朋友可见范围,陌生人添加好友时一定要注意,可以屏蔽不熟悉的人或禁止他访问朋友圈。 第三,如果有人通过微信等聊天工具向自己借款或购物,一定要马上联系本人核实,一旦被骗第一时间打110报警。 警惕以下四种电信诈骗 11月以来,我市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通过网上购物、投资等方式进行诈骗。 11月18日,市民王某在网上看到投资加工珠宝项目广告,按照对方要求汇款3500元后发现被骗。 二是以办理信用卡及提升额度等名义进行诈骗。11月17日,市民王某在时代购物广场逛街时,收到一条声称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的短信,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信用卡被盗刷4500余元。 三是通过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银行短信进行诈骗。11月15日,市民常某接到“建行客服”发的积分兑换短信,按提示点开链接后,卡内5000元被转走。 四是冒充领导、工作人员办事电话进行诈骗。11月14日,市民赵某接到“领导”电话,按照要求在建设银行向对方指定的账号汇款4000元后发现被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