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土鸡蛋的”破壳“之路: 从卖不上价到年销售额400余万元,看咱济源大学生咋做到的 ![]() 10月21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大学落下帷幕,由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推选的沁河滩“互联网+鸡蛋”创业项目在36508个参赛项目中杀出重围,斩获银奖。 “互联网+鸡蛋”项目是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张喜平等5名大学生共同创办的,主要经营土鸡、土鸡蛋、野鸡、野鸡蛋等禽蛋类食品的生产销售。 济源学子真棒,从超20万学生中脱颖而出 10月27日下午,说到获奖的事儿,张喜平还兴奋不已。他说,能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是对他们创办项目的肯定。这次共有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参赛项目作品达36508个,超过20万大学生参加了比赛。 据统计,100个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项目中,97%的高校都是本科院校,其中,“211工程”和“985工程” 院校占比达57%。能够与这些项目同台竞技,说明咱济源学子也不差。 张喜平告诉济源晨报记者,2010年,正在读大二的他拒绝了家里的安排,放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成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砺志创业园的第一批学员。初次创业时,他选择销售济源土特产冬凌茶和土馍。他说,创业这条路并不好走,虽然有市里的政策扶持和学校的支持,但一路走来少不了磕磕绊绊,原本有60名自主创业者,现在只剩下14个人。 土鸡蛋销往多个地市,年销售额400余万元 2013年,张喜平把目光转向了土鸡蛋。他说,父亲就是养鸡的,虽然土鸡蛋营养价值高,但卖不上价。张喜平曾对此做了调查分析,如果土鸡蛋卖不到8元/斤可能就会亏本。 一开始,张喜平等人主动去农户家收土鸡蛋。由于他给的收购价高,农户也很乐意让他收购。为了打开市场,他们挨个寻找销售土鸡蛋的超市,拿出自己收购的土鸡蛋和店里销售的进行对比。慢慢地,他们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现在,他已成为市区多半小区超市的土鸡蛋供应商。除此之外,土鸡蛋还被销往郑州、焦作、洛阳、晋城等地。 2014年,张喜平等人开始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连锁店”管理经营模式,建起了沁河滩土特产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性基地。为了加盟农户,他主动提供疾病防治、饲料使用等孵化信息和专业技术培训。农户收获的土鸡蛋,由合作社全部收购再销往各地市的连锁店。 张喜平说,合作社给合作农户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养殖土鸡3000只以上的农户,每年收益10余万元。 现在,张喜平已建设散养基地25个,总面积1500亩,养鸡数量15万只,合作加盟农户22家,带动就业180人,年销售额400余万元。 培育新品种,开拓更大市场 张喜平还有一件“得意之作”:实现土鸡和野鸡的杂交并且培育出了新品种。他说,野鸡蛋每枚可以卖到3至5元,但是产量很少。于是,他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土鸡和野鸡进行杂交?野鸡具有生命力、适应力和抵抗疾力强的特点,且肉质细嫩鲜美;土鸡产蛋率高。野鸡和土鸡同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如果能够培育出一种集野鸡和土鸡优点的新品种,一定能打开市场。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张喜平等人终于成功了。他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沁河滩一号”。 明年,张喜平将着手进行新品种的销售计划,进一步开拓市场,特别是郑州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