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李老师家核桃滞销后,轵城镇东源沟村草莓又遇“寒流” 几场雨过后,40亩草莓近一半烂在地里 农民“闯”市场如何才能走出滞销噩梦 ![]() 草莓还没长熟就已烂掉 去年此时,轵城镇东源沟村的田地里,红艳艳的草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然而,今年地里的草莓却红得扎眼。原来,不久前的一场大雨,让这里近40亩草莓烂在了地里。原本丰收的喜悦,被挥之不去的忧愁代替。 无奈 遭遇销售难 村口竖牌引导路人进园采摘 昨天上午,济源晨报记者来到了轵城镇东源沟村。该村种植草莓已10多年了,今年却很少有人前来采摘草莓。 济源晨报记者注意到,大小不等的草莓又红又漂亮,看上去甚是诱人。但周边散落着不少一面完好、另一面已经烂掉的草莓,仔细望去,这样的草莓在地里还有不少。 “往年送到批发市场或者在马路边卖,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卖光,还得再回地里采摘,可今年……”说到这里,今年62岁的草莓种植户程刚叹了口气。他说,今年送到批发市场的价格只有1块多,可以说是赔本卖。 谁也不想让自家的草莓全都烂在地里,村民无奈之下,决定在村口竖牌引导路人进园采摘,希望此举可以挽回一些损失。 无奈 几场雨过后 全村草莓损失一半左右 看着大片成熟的草莓,程刚眼里满是心疼和担忧。最近,只要天气一转阴,他的心就沉了下来。因为,只要到下雨天,如果成熟的草莓没及时采摘,第二天就会烂在地里。 程刚说,今年草莓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不少,可进入5月份后,天公不作美,目前地里好多草莓都已腐烂。由于小草莓卖不上价,他索性就不摘了,任其烂在地里。 济源晨报记者看到,东源沟村的路边沟里和田间扔着不少已经烂掉的草莓。上周,程刚一家人趁着雨过天晴,清理地里烂掉的草莓,上千斤草莓被扔进了沟里。 据了解,该村有七八个种植户,共种植了近40亩草莓,今年每亩地的产量在2000斤左右,共损失了一半左右。去年,种植户开始尝试让游客进园摘草莓,但由于村子的地理位置较偏,知道这里种植草莓的人较少。 探因 除了“天灾”外,本地草莓偏贵也使草莓销售难 昨天中午,济源晨报记者来到南街集贸市场走访,本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却看不见草莓的影子。 济源晨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草莓滞销,除了“天灾”的原因外,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外地草莓大量涌入,与本地草莓“抢市场”,使本地草莓卖不上好价钱。 “草莓不易保存,市民挑选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草莓弄破皮。另外,当天采摘的草莓也要第二天才能运过来。”一名水果商称,不仅是草莓,近年,一些本地的时令水果普遍“叫好不叫座”。 随后,济源晨报记者采访多名水果经销商得知,因本地时令水果大都是零散种植,未成规模,价格普遍高于外地水果。而外地水果不管是种植、销售都比较专业,成熟的果实都堪称上品,进货多还有优惠,所以他们大都从外地进货。 在此,济源晨报记者呼吁广大市民朋友,草莓的采摘期只有一周左右,若有购买需求,周末不妨驾车到轵城镇东源沟村采摘草莓。 记者手记 前段时间,济源晨报曾报道了克井镇南庄村村民李学恭家中400多斤核桃卖不出去的事情。如今,又出现了轵城镇东源沟村草莓滞销的情况。农作物销售屡屡成难题。 济源晨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虽然东源沟村的村民已经意识到利用游客采摘模式来扩大销路,但由于前期缺乏宣传,最终陷入了销售困境。如今,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然落后,再这样走下去,果农们将重复“滞销”的噩梦。相关部门可以为果农提供一些指导意见,教他们规避一些风险。 对比一些成功案例,别的城市通过举办草莓节、建网站、发微博、在网上卖草莓等方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些方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