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前先预约挂号,然后“点单”选择自己中意的医生,看病后还能接到医院电话,享受“售后服务”。8月21日,在济源市人民医院看病回家后的邵原镇李家庄农民李小毛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温馨体验。“跟以前看病那真是不一样了。”他感叹地说。 随着济源市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济源市在利民便民惠民等方面频频发力。“作为全国、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一,从2012年以来,我们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机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济源实际的综合改革路子。”主管科教文卫的济源市副市长刘庆芳说。 济源市将公立医院改革纳入该市的“幸福工程”,并明确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该市卫生局局长陶毅介绍:“在省政府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又提高了标准:一是将市域就诊率实现目标提高到95%以上,高于省定5个百分点;二是在实施范围上,将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一并纳入实施;三是在全市10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四是在10家公立医院和12家镇卫生院中全面推行住院患者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济源市将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等作为重中之重,有效破除“以药补医”的潜规划,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保持可持续性、调动积极性的运行新机制。 比如在“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方面,济源市将公立医院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砍”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可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医院因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合理收入的20%由财政予以补偿。改革实施两年多来,济源市财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达7600多万元。不少患者向记者反映:“现在在医院买药,确实比以前便宜了。”该市卫生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据不完全统计,已为患者减轻医药负担近3000万元。” 而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更让不少患者交口称赞。济源市从2013年开始在10家公立医院和12家卫生院全面推行住院患者“先诊疗、后结算”诊疗服务模式,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无需缴纳住院押金,只需要签订相关协议、缴纳相关证件,即可入院治疗。王屋镇韩旺村农民赵三军说:“年初俺娘得急病,走得匆忙忘带钱,到那儿直接住院,为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截至目前,济源市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住院患者已达7.5万多人次,占全市住院总人次的86%,未出现恶意逃费现象。 此外,济源围绕城乡一体化,在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个方面,也都迈出了强有力的改革步子,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大病基本不出市的医疗服务格局。 另外,济源市还启动了总投资20亿元的健康城项目,集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于一体。济源市市长王宇燕说:“为促进城乡居民拥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保障、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灵,我们将持续改革,全面打造‘健康济源’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