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7-3-3 14:00:20

济源四大名洞,除了王母洞,剩下三洞真的需要普及

济源历史悠久,地貌独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遗址、古洞文化比比皆是,其中四大名洞更是妇孺皆知。



王母洞:位于济源天坛山北垂簪峰下,离灵山不足一里。这里群峰叠翠,左右回拥,山坳突出一龛,广阔平坦,宽20余米,高约8米,进深19米许。建有王母庙,条砖砌壁,上收为圆券式无梁殿。庙后有洞,常年流水潺潺。据【济源县志】记载:“王母洞,深邃莫测,洞渊集云,周回万里,清虚小有之天,三十六洞天中第一洞天。”杜甫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即此。洞内淤泥细腻,带金色斑点。相传王母娘娘和宫娥仙女们常在王屋山游逛,弄得满脸灰尘,汗水淋淋,就近行宫——王母洞,引来天河水梳头洗脸,洗过的胭脂粉水,都哗哗地泼到洞里。年积月累,洞里最深的大厅里都积满了粉红色的水。不知过了多少年,水渗到天坛山的肚子里去了,洞里沉淀出厚厚的红泥,人称‘胭脂泥’。



灵山洞:在灵山峰(又名七宝峰)腹中,与天坛山南北对峙,为一天然形成的幽雅洞府,与王母洞共称王屋洞。洞内奇石嶙峋,五个天然石门,各洞在山腹内交会相通,潜行盘旋,宛如迷宫,四面敞豁,通风透光,如同街市,人称“四十八条街”。各洞口均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周王府赐建砖石结构单坡山门建筑,门额上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名称。进山门(东门)即达主门,门额石刻“第一洞天”四个大字。向北一曰洞天门,石刻门额 “洞天门”三字,两侧石联为:“东接蓬莱迎海市,西望瑶池涌金泉”。一曰九天门,石刻门额 “九天门”三字,两侧石联为:“洞天配合三教经书体,劫运转流节次古今同”。门右侧有《周王府令旨碑》一通。向西一门曰七宝门,石刻门额 “七宝门”三字,两侧石联为:“七朵莲花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门前置明石狮一对。洞中有铜像四十组,一百余尊,全如真小(今无存)。西门内有一井,俗称无底洞,相传洞深莫测,与王母洞相通。盛夏进洞,颇有秋风送爽之感,严冬进洞犹如仲春之暖,向为僧侣、道流栖息之所,也为历代文人游览吟诗之地。



灵山洞:在灵山峰(又名七宝峰)腹中,与天坛山南北对峙,为一天然形成的幽雅洞府,与王母洞共称王屋洞。洞内奇石嶙峋,五个天然石门,各洞在山腹内交会相通,潜行盘旋,宛如迷宫,四面敞豁,通风透光,如同街市,人称“四十八条街”。各洞口均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周王府赐建砖石结构单坡山门建筑,门额上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名称。进山门(东门)即达主门,门额石刻“第一洞天”四个大字。向北一曰洞天门,石刻门额 “洞天门”三字,两侧石联为:“东接蓬莱迎海市,西望瑶池涌金泉”。一曰九天门,石刻门额 “九天门”三字,两侧石联为:“洞天配合三教经书体,劫运转流节次古今同”。门右侧有《周王府令旨碑》一通。向西一门曰七宝门,石刻门额 “七宝门”三字,两侧石联为:“七朵莲花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门前置明石狮一对。洞中有铜像四十组,一百余尊,全如真小(今无存)。西门内有一井,俗称无底洞,相传洞深莫测,与王母洞相通。盛夏进洞,颇有秋风送爽之感,严冬进洞犹如仲春之暖,向为僧侣、道流栖息之所,也为历代文人游览吟诗之地。



平阳洞:位于玉阳山灵都观万寿宫西,离济源三十里,这里层峦叠嶂,泉瀑争流,峭壁悬崖林立,奇石翠柏遍布,环境清幽。洞内为一室一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通风向阳,环境极佳,此洞自然形成,并非人工所就。为玉真公主栖息之所。唐明皇帝题额‘平阳洞府’,世代在此修仙学道者数不胜数,游山探胜的文人墨客、文武官吏络绎不绝。“平阳石洞本天然,上有幽林下有泉。野客栖迟堪养道,蓬莱无处不成仙。”就是对这一胜景的真实写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源四大名洞,除了王母洞,剩下三洞真的需要普及